
地址:朝陽市龍城區龍城大街144B電子商務產業園
網址:www.hotelsespana.com
郵箱:chaoyangbofa@163.com
據國外媒體報道,我們對消亡已久的文化的了解有時來自于這些文化遺留下的物品。例如,歐洲新石器時代的“繩紋器人”就得名于其制作的、有著獨特裝飾的陶器。而如果按這種思路起名的話,未來的人類可能會將我們命名為“雞人”。
一項新研究指出,雞骨化石或將成為一個名叫“人類世”(Anthropocene)的新地質世代的標志,家養的雞可能會成為未來考古學家高呼“人類在這兒生活過!”的考古證據。家雞的總重量不僅超過了所有野生鳥類的總和,并且骨骼中帶有非常鮮明的工業化畜牧的痕跡。朝陽博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這些家雞是人類為滿足自己所需而改變生物圈的一大實例?!贝舜窝芯康闹饕髡呖愃?貝內特指出。
征服世界的雞
貝內特是一名地質學家,她和同事們希望能找到一個新地質世代的標記物。人類世是指,人類在這一時代成為了地球環境變化的主要驅動者,但這一概念仍存在很大爭議。貝內特解釋道,“世”的關鍵要求之一是要有“指標化石”,即存在于某個特定時期、能夠在全球多地找到的化石,并且要足夠獨特,能夠標明某個時代與此前和此后的時代都不相同。
而對人類世而言,雞骨化石也許就是其對應的指標化石。它的數量就很能說明問題:如今全球家雞總量約有214億只,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鳥類。它們的總重量、或者說生物質量約為50億千克。并且雞遍及世界各地。光是在2014年,人類吃掉的雞就達620億只。
貝內特指出,許多雞骨最后都會被送到到垃圾填埋場。這些場所含氧率低,很適合保存有機物。這就意味著,雞很有可能會以化石記錄的形式留存下來。
不斷變化的雞 朝陽博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如果未來的考古學家真的發現了如今的雞留下的化石,他們可能很快就會意識到,這些并不是自然的產物。貝內特和同事們對倫敦動物骨骸數據庫中的雞腿骨做了分析,結果發現,這些骨頭最早可追溯到羅馬時期。早期的雞個頭很小,和它們的野生祖先“原雞”差不多。而研究人員發現,到了1340年左右,家雞突然變得高大健壯了一些,可能是當時選擇性喂養實驗的結果。
不過在1950年左右,雞骨的測量數據才真正開始變化?,F代肉雞的腿骨寬度達到了原雞的三倍,長度達到了兩倍。如今的雞的體型約為1957年同品種的四至五倍。用貝內特的話來說:“這真是驚人?!?
如今這種“怪獸體型”的雞的誕生并非意外,而是1948年一項名為“明日之雞”的超市競賽的產物。該競賽呼吁養雞者們競相培育體型更大、長速更快的雞。如今的肉雞長得太快,因此骨骼比野生的雞更加多孔。貝內特指出,它們一般長到7周就會被宰殺,就算讓它們繼續活下去,也不會長得太好。朝陽博發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未來的地質化學家還將從構成雞骨的分子中推斷出如今以谷物為基礎的喂養方式。假如他們能對雞骨化石進行DNA測序,就會發現部分基因存在變異。例如,有一種基因變種能夠讓家雞的交配次數從一季度一次變成全年無休。
國際地層學委員會負責定義地球歷史的紀(period)、世(epoch)、期(age)。貝內特指出,“人類世”的分類尚未被官方采用,這一過程可能要耗費數年之久。但有跡象顯示,人類世的痕跡也許能夠在巖石中留存千年之久。例如,科學家在2014年報告稱,在一些海灘上發現了一種名叫“膠礫巖”(plastiglomerate)的新型巖石,即巖漿與熔融塑料的混合物。研究人員還指出,沉積物中也會留下工業化社會的痕跡,如含鉛汽油中的鉛、燃燒化石燃料的副產物、以及化肥中的氮等等。貝內特認為,雞也可以被列入其中。
“隨著雞的數量不斷增長,人類的數量也越來越多,我們使用的塑料和燒掉的化石燃料也是如此?!必悆忍卣f道,“我們的發現與被科學家視作人類世起點的時間剛好吻合,也就是1950年?!?